审计处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3-17   浏览次数:3433
程志国   山东理工大学审计处
[摘  要]目前,我国审计工作正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至2010年工作规划》的安排,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高校审计是我国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转型与发展的压力,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开展起来。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审计;转型;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人的发展、自然的发展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综合发展理论,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经历了多年的扩招,高等教育在规模上获得了极大地发展,大学教育在我国已经步入了大众化,今天的高校开始走上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摆在高校面前有两大难题:一是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二是如何增加经费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模扩大后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依赖资金的支撑,资金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两大难题,审计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将改善管理,增加价值界定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任务。李金华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内部审计在促进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应该说是大有可为的”,他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但高校审计工作至今还没走出传统审计的老路,不能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向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转型与发展的压力。
一、推进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意义
㈠推进转型与发展是审计适应外部形势和环境变化的需要。
审计要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必须适应外部形势及所处的环境,当形势和环境发生变化后,审计也应对自身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既然高校走上了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内涵发展之路,审计就应该顺应这一变化,对其工作内容做出必要调整。传统审计偏重财务,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将会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率、效能等指标,审计转型势在必行。
㈡推进转型是审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纵观世界内部审计发展历史,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主导了内部审计功能的变迁。随着受托责任关系由财务领域扩展到管理领域。内部审计从单纯为确保受托财务责任向各种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服务转变。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管理层有效履行受托责任的重心。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控制机制,已成为管理各方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极具价值的资源,成为组织增值的促进者,因此,促进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转变,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审计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审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为审计工作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应该说,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推进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推进审计工作转型与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为灵魂,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心,坚持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工作方针,推动审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推进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推进审计工作转型与发展,其核心是推行内部控制审计、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是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过程,主要目的包括: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规的遵循性;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本身就是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的体现。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可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针对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促使组织以合理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改善管理,发挥“内部控制的控制”作用。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它通过对单位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效益审计是对传统审计范围的延伸,它是在财务审计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审查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它能促进单位加强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审计部门若能充分发挥内审的特点和优势,是大有可为的。风险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通过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及风险管理过程的及时性、科学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帮助组织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规避经营风险。
就如何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王道成会长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实现六个转变。即在审计的理念上,由对内部审计本质的认识是检查系统向内部审计本质是控制机制的认识转变;由内部审计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在审计的职能上,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在审计的目标上,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在审计内容上,逐步由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拓展。在审计的方式上,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在审计的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二是要体现三个特点。即从“小作坊式”的单个项目审计,向整体性、系统性的“集约式”规模审计转变。从审计部门、少数职能部门分散的、单打独斗式的审计和监督,向由审计部门牵头、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发动全员参与监督转变。由靠法律赋予的权力实施监督为主转向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为主,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积极控制为主。
四、推进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㈠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切实加强审计转型活动,学校要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转型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要制定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的实施规划,保证转型工作积极稳妥,持续有序地进行。要明确分工和职责,把转型活动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定期对转型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强化措施,推进审计转型工作的不断深入。要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内审机构,保持审计机构和队伍的稳定,保证审计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㈡推动转变审计理念
审计要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积极主动向管理效益审计进军。要从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审计是监督,更是服务。审计工作不能满足于查处几个问题,应该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和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整改提高、建章立制,把局部的现象和问题放到全局和宏观的高度去分析,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推进审计转型是对旧的审计理念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保障这一变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取得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审计人员等方方面面的广泛理解与支持。为此,需要把宣传现代审计理念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可以通过媒体、举办会议、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而在学校内部掀起一个宣传活动的高潮,为审计转型工作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审计转型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学校需把提高人员素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要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针对审计部门懂一般财务审计的多,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少的现状,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既熟悉审计业务,又掌握经济、管理、计算机、法律等知识的人员。二是优化干部队伍的能力结构。针对现代审计难度大的现实,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创新能力,适应信息化要求的计算机审计能力。抓好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一批复合型的审计工作人员,为转型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㈣坚定不移地推进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要手段,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审计职责的基本要求。在推进审计转型的过程中,要完善计算机审计平台和网络,加快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的运用,实现审计手段从手工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从而为审计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㈤探索开展现代审计的方法
在高校内部开展现代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在审计实践中去探索。要把创新的重点放在各类审计技术方法上,本着探索、总结、借鉴三结合的方式,积累成功经验后,组织推广和交流,实现经验共享。